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秦劾尚书梅陶 东晋 · 钟雅
 出处:全晋文
臣闻放勋之殂,八音遏密,虽在凡庶,犹能三载。
自兹以来,历代所同。
肃祖明皇帝崩背万国,当期来月。
圣主缟素,泣血临朝,百僚惨怆,动无欢容。
无大臣忠慕之节,家庭侈靡,声妓纷葩,丝竹之音,流闻衢路。
宜加放黜,以整王宪
请下司徒,论正清议(《晋书·钟雅传》)
拜士行 清 · 洪亮吉
朝亦运百甓,暮亦运百甓
欲清中原还致力。
古人阴惜寸,今人时掷尺。
欲清中原先惜日(叶)
陶士行,真名臣,神机魏武孔明(叶)
陆逊陆抗非其偷,前年击杜韬,今年杀苏峻
君不见元规枉自受顾命,贼来亦拜陶士行苏峻庾亮陶侃拜谢止之日庾元规亦拜陶士行尚书梅陶与曹识书日陶公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似孔明陆抗诸人不能及也)
长安李朝隐 初唐 · 李旦
 出处:全唐文卷十八
夫不吐刚而谄上。不茹柔而黩下者。
君子之事也。践霤必绳。
登车无屈者。正人之务也。
中大夫长安县李朝隐。见义不回。
强直自遂。亟闻嘉政。
累著能名。近者品官入县。
有乖仪式。遂能责之以礼。
绳之以愆。但阉竖之流。
多有凭恃。柔宽之代。
必弄威权。每观载籍。
常所叹息。朕规诫前古。
勤求典宪。能副朕意。
实赖斯人。昔虞延皇后之客。
梅陶太子之傅。古称遗直。
复见于今。思欲旌其美行。
迁以重职。为时属阅户。
政在养人。宜加一阶。
用表刚烈。可太中大夫
特赐中上考。兼绢百匹。
叔真(二首(叔真孤高山林。自峰来见,从游两月,徬徨不忍去。作诗送之)) 其一 南宋 · 华岳
七言绝句 押豪韵
半间屋抵斗来大,一个身同山样高。
侧坐斜眠俱不得,烦君除去一牛毛。
叔真(二首(叔真孤高山林。自峰来见,从游两月,徬徨不忍去。作诗送之)) 其二 南宋 · 华岳
七言绝句 押冬韵
厄堂(抄本作台)有事留司马,凌阁无名问(原作大,据抄本改)
我且盘桓君且去,归斯(抄本作期)千载约芙蓉。
乞加封陶桓公状1179年12月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四九、《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二○、《经济文衡》续集卷二二、《朱子奏议》卷一一、《新安文献志》卷五、《古今图书集成》礼仪典卷一一○、雍正《江西通志》卷一一九、同治《都昌县志》卷一一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
都昌县税户董翌等状:「伏睹本军榜示询访先贤事迹,数中一项:侍中太尉长沙桓公兴建义旗,康复帝室,勤劳忠顺,以没其身。
谨按图经,公始家鄱阳,后徙寻阳,见有遗迹在本军都昌县界,及有庙貌在本军城内及都昌县,水旱祷禳,皆有感应。
未委上件事迹是与不是诣实。
且翌等系都昌县居民,县境之南北的有陶桓公二所,其神聪明正直,阴有所助。
庙貌建立年代深远,逐时居民商旅祈祷,无不感应。
及本县管下并邻近州县等处,遇春夏阙雨,乡民诣庙祈求,立有感应。
兼本庙边临汇泽大江,水势湍急,纲运舟船往来祈祷,风涛自然恬静,前后庙记声述分明。
今来翌等不敢没其实,陈乞详酌,具录陶桓公灵应事迹,保明奏闻,乞加封号」。
本军所据前项状述,寻行下都昌县,勘会得董翌等所陈委是著实,保明申军。
及缴到江南刘羲仲所撰公赞曰:「太尉桓公侃有大功于晋,读其书,凛乎若见其唱义于武昌,破石头,斩苏峻,何其壮也!
东坡苏公尝为予言,桓公忠义之节横秋霜而贯白日,《晋史》书折翼事,岂有是乎?
且就其说考之。
桓公梦生八翼,登天门,九重登其八,阍者以杖击之,坠地折左翼。
及握彊兵,居上流,潜有窥觎之志,辄思折翼之祥,自抑而止。
心之所寓者为志,神之所寓者为梦,何自而知其然哉?
至其书梅陶,称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似孔明,岂不信哉?
魏武起徒步,唱义兵,非若桓公威名之著也。
以汉德之深,磐石之固,可折箠驱之,以息天下之祸,非若成帝削弱之资也。
董卓之乱,未必大于苏峻
魏武之功,未必过于桓公
兖州以为固,挟天子以为资,其意安在?
则其托兴复以为名,是乃窥汉之计也。
名莫大乎忠孝,分莫大乎君臣。
魏武无忠臣之节,其所谓机神明鉴者,奸雄耳,桓公岂其比乎?
苏峻之祸,贼将害其子者,冯铁也。
冯铁石勒,为戍将。
石勒桓公之彊,杀冯铁
石勒自以为一时豪杰,标置二刘之间,俯视曹孟德、司马仲达而气出其右,顾畏桓公如此。
桓公没,距今几千年,所在庙祀之。
都昌县南北庙为尤盛,庙屡废而屡兴,由其有功德于斯民者厚也」。
又缴到近世抚州布衣吴澥所著辩论曰:「卓哉,陶士行之独立也!
魏晋之际,浮虚之俗摇荡朝野,一时闻人达士、名卿才大夫莫不陷于末流,罔知攸济。
士行深疾时弊,慨然有作,蓄其刚毅沉厚之气,秉其忠悫贞固之节,以与流俗争衡。
虽动而见尤,所向白眼,一入仕途,荆棘万状,而方寸耿耿者,未始少渝,终日运百甓于竹头木屑间,纤悉经营,虽一束之穟,劬劳不怠。
当时名士观之,宜若老农俗吏,无足比数。
士行确然为之不屑也,卒能恢廓才猷,立功立事,以大庇斯民,当晋室横流之中,屹为底柱。
自非明智独立,安能臻此哉?
然览庾亮之传,应詹之书,则疑有跋扈之心;
温峤之举,宝之谋,则见有顾望之迹。
比至洒血成文,登天折翼,动可疑怪,岂有是事也哉!
此盖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加以苏峻之诛,庾亮耻为之屈,既士行溘先朝露,后嗣○落,而庾氏世总朝权,其志一逞,遂从而诬谤之耳。
秉史笔者既有所畏,何所求而不得哉?
是其旁见曲出,乃所以證成其罪也。
然观士行义旗既建,一麾东下,子丧不临,直趋蔡洲,一时勤王之师蔑有先者。
暨元勋克集,实主斯盟,而退然不有,旋师归藩。
既坐拥八州、据上流,己泰山,晋轻鸿毛,移其宗社,曾不反掌,而臣节益修,未始擅作威福,以自封殖。
朝廷惮其勋名,每加疑备,而士行泰然,曾不少胸次。
及末年卧疾,封府库而登舟,举愆期而自代,视去方伯之重,不啻脱屣,其臣节终始夷险,无一可訾。
穷晋二百年间,卓然独出,不忠之迹,果安在哉?
今舍其灼然之实而信其似是之虚,岂可谓善观史也哉!
嗟乎!
自古欲诬人而不得者,必污以闺房之事,以其难明故也。
今《晋史》欲诬士行,而乃以梦寐之祥,是其难明殆又甚于闺房哉。
然不知士行而实怀异志,则如此梦寐之祥,正合自知耳,人安得而知之?
《晋史》以此待士行,其智果不得与小儿等,其说固不待攻而自破云」。
本军今检准乾道重修令,诸道释神祠祈祷灵应,宜加官爵封号庙额者,州具实事状申转运司,本司验实保明。
及详本县缴到文字,所以发明公之心迹,尤为明白,有补名教,理宜褒显。
而公位登三事,爵冠五等,当时所以品节尊名者,亦已称其行事之实。
今据士民陈请在前,欲乞朝廷详酌,采其行事,特赐庙额,以表忠义,更不别赐爵号,须至申闻者。
右谨具申转运使衙,伏乞照会,详酌前项所申事理,依条施行。
伏候台旨。
孙补山相公挽诗 其一 清 · 袁枚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小仓山房诗集卷三十六
星拆中台朝野惊,拳拳遗表见生平。
三公坐席何曾暖,八十从军慷慨行。
传箭峨嵋苗女捧,著书西域阵云清(公著《西藏志》,信来借书。)
公真不愧梅陶语,忠慎勤劳似孔明